兩轟之夜,Pete Alonso成為大都會全壘打王

Pete Alonso成為大都會全壘打王!彼得·阿隆索(Pete Alonso),綽號「北極熊」(Polar Bear),是紐約大都會隊(New York Mets)的明星一壘手。即將成為自由球員的他,是現役僅有的三位球員中,能成為所屬球隊生涯全壘打領先者之一,金享娛樂城MLB小編帶你一起發摟。

Pete Alonso’s milestone home runs on the way to becoming the Mets’ HR king! 👑


從冷門新秀到全壘打之王的起點

在 2016 年 MLB 選秀中,有 63 位球員在 Pete Alonso 之前被選走,其中包含 17 位其他大學打者、4 位來自佛羅里達大學的球員,以及 2 位同樣被紐約大都會選中的球員。當 Alonso 的名字終於在第二輪後段被叫到時,MLB 專員 Rob Manfred 早已離開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大都會傳奇終結者、前隊長 John Franco 宣布了這一選擇。

身為第 64 順位的選秀,Alonso 並不是那種「石中藏玉」的黑馬。這位壯碩的一壘手在佛州大學大三賽季末段表現驚人,迅速提升了自己的選秀順位,最終獲得接近 100 萬美元的簽約金。當時的球探一致認為,他擁有該屆選秀中最強的原始長打力量之一,但也質疑他是否能在職業舞台上展現足夠的打擊能力來兌現這份「火力天賦」。


學生時代的質疑與挑戰

Alonso 在大學時期曾遭遇一連串奇怪的傷勢,讓球探難以持續觀察他的表現。他在大二暑假參加 Cape Cod 聯盟的夏季聯賽時表現平平,外界也對他未來的守備位置感到憂慮,更別提右打大學一壘手在 MLB 的歷史成績普遍不佳這個事實。

因此,當時人們還常稱他為 Peter Alonso,並將他視為一名需要時間觀察的潛力股。MLB Network 在轉播時甚至將他拿來與 CJ Cron 作比較,一名力量驚人但有疑問的重砲打者,中等運動能力,且必須在打擊端達到極高標準才能立足。


清空所有質疑

如今,Alonso 已是 五屆明星賽成員,並在本週二寫下了大都會的歷史。

三局下,他面對勇士先發 Spencer Strider 的第一球速球,將球掃過右外野全壘打牆,這支全壘打是他生涯的第 253 轟,正式超越 Darryl Strawberry,成為大都會隊史全壘打王。他也成為現役僅有三位達成此壯舉的球員之一,另外兩位是聖地牙哥教士的 Manny Machado 與洛杉磯安那罕天使的 Mike Trout

當球飛過全壘打牆、寫入史冊的那一刻,花旗球場近 4 萬名球迷齊聲高喊他的名字。與隊友擁抱慶祝後,這位綽號「北極熊」(Polar Bear)的重砲走上休息區頂端,脫帽向全場致意。而且,他在六局下又再轟出第 254 支全壘打,錦上添花。


勝利夜與艱困賽季中的亮點

這個慶祝之夜伴隨著對亞特蘭大 13 比 5 的大勝,為近況低迷、8 月戰績墊底的紐約大都會注入一絲歡樂。
當然,這並不是 Alonso 的責任——這位即將成為自由球員的重砲,本月 44 打數敲出 14 支安打,其中包括 6 支全壘打。

這支創紀錄的全壘打,其實是 八年累積的成果,但它並非必然會發生。


幾乎未能上演的回歸戲碼

去年冬天,當 Alonso 成為自由球員時,人們對他是否會回到皇后區其實抱有很大疑問。在大都會以破紀錄合約簽下外野手 Juan Soto 後,這位距離隊史全壘打紀錄還差 26 支的快樂重砲手,似乎被擺到了次要位置。

隨著休賽期推進,球員與球隊的談判變得緊張,甚至公開化。最終,並沒有球隊開出長約市場的合適報價,Alonso 以兩年合約重返大都會,並在合約中加入本季結束後的跳脫條款。

這份協議,本質上是一種拖延,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但也正因如此,才讓這週二晚上的經典場面得以出現,並讓 Alonso 坐上了「大都會全壘打王」的寶座。


大都會長打史的背景

紐約大都會(New York Mets)自1962年成立以來,作為一支擴張球隊,其隊史全壘打紀錄與大聯盟其他球隊相比顯得相對薄弱。截至2025年8月,大都會隊史全壘打領袖彼得·阿隆索(Pete Alonso)以254支全壘打獨占隊史第一,這一數字在大聯盟30支球隊的隊史全壘打紀錄中排名倒數第三,僅高於亞利桑那響尾蛇(Luis Gonzalez,224支)和聖地牙哥教士(Manny Machado,362支且持續增加)。這反映了大都會長年在培養和留住長打型球星上的歷史性不足,也凸顯了球隊在進攻火力上的結構性挑戰。以下將從隊史背景、球員發展、傷病影響以及其他長打核心的貢獻,詳細分析大都會全壘打歷史的特點,並補充網路資訊以豐富內容。

大都會的長打困境:歷史背景與結構性問題

大都會作為1962年的擴張球隊,早期以投手為核心建隊,例如Tom Seaver和Dwight Gooden等名人堂級投手,但進攻端的長打火力始終不穩定。在隊史前25年(1962-1987),球隊全壘打紀錄由輕打型球員Ed Kranepool保持(118支),直到達里爾·斯特勞伯里(Darryl Strawberry)在1983年登場,以252支全壘打改寫隊史紀錄。Strawberry的紀錄保持了37年,直到2025年8月12日被阿隆索以253支全壘打超越。

大都會的長打不足有幾個原因。首先,球隊早期球場Shea Stadium(1964-2008)對全壘打手不友善,其寬廣的外野尺寸(尤其右外野)抑制了長打產量。例如,1970年代的Dave Kingman雖以154支全壘打位居隊史第六,但他在Shea的表現(OPS .675)遠不如客場(OPS .870)。其次,Citi Field(2009年至今)開幕初期同樣因巨大場地尺寸影響長打,David Wright在2009年僅擊出10支全壘打,遠低於其生涯平均(26支/季)。此外,大都會在選秀和交易策略上更傾向於投手或全面型球員,而非純粹的長打型球星,這導致隊史缺乏像Hank Aaron(Braves,733支)或Babe Ruth(Yankees,659支)這樣的超級全壘打手。

彼得·阿隆索:新紀錄的締造者

截至2025年8月12日,彼得·阿隆索在對亞特蘭大勇士的比賽中擊出第253支全壘打,正式超越Strawberry,成為大都會隊史全壘打王,隨後又在同場比賽擊出第254支,進一步鞏固紀錄。阿隆索在2019年以53支全壘打打破大聯盟新人紀錄,並擁有隊史單季全壘打紀錄(53支,2019年)和三次單季40支以上全壘打的紀錄(2019、2022、2023)。2025年,他出賽119場,擊出28支全壘打,96分打點,打擊率.267,OPS .880,與胡安·索托(Juan Soto)並列隊內全壘打王。他的崛起得益於健康和穩定出賽,生涯965場比賽中僅錯過少數場次,打破大都會連續出賽紀錄。阿隆索表示:「成為隊史全壘打王是我小時候無法想像的夢想,這真的很特別。」他的全壘打球將被珍藏於他的「私人收藏室」(man cave)。

然而,阿隆索的254支全壘打在大聯盟歷史上仍顯低調,僅比響尾蛇和教士的隊史紀錄高,遠低於如勇士或洋基的600支以上。這反映了大都會在長打球員培養上的長期挑戰。分析師指出,阿隆索的成就得益於其專注於全壘打的打擊風格(生涯三振率約23%)和現代棒球對長打的重視,但也暴露出球隊缺乏其他穩定長打手的問題。

大衛·賴特:傷病阻礙的傳奇

大衛·賴特(David Wright)是大都會隊史最具代表性的球員之一,生涯242支全壘打位居隊史第三,僅次於阿隆索和Strawberry。他在2004年以21歲之姿初登大聯盟,2005-2008年連續四季至少20支全壘打,2007和2008年更達30支,展現成為隊史全壘打王的潛力。然而,2015年起,他因脊椎狹窄(spinal stenosis)、頸部和肩部傷勢,生涯後期僅出賽77場,2015-2018年間僅擊出20支全壘打,最終以242支止步,距Strawberry的紀錄僅10支。賴特在其自傳中提到,Citi Field初期的巨大場地尺寸改變了他的打擊方式,2009年僅10支全壘打是他生涯低點,這也間接阻礙了他超越Strawberry。儘管如此,賴特的970分打點是大都會隊史第一,凸顯他在進攻端的全面貢獻。他的5號球衣於2025年7月19日正式退休,成為隊史第五位獲此殊榮的球員。

其他長打核心:分散的貢獻與短暫效力

大都會隊史其他長打核心,如卡洛斯·貝爾川(Carlos Beltran,149支)、霍華德·強森(Howard Johnson,192支)和麥克·皮亞薩(Mike Piazza,220支),均因生涯部分時間效力其他球隊,無法挑戰隊史紀錄。以下是他們的貢獻與限制:

  • 卡洛斯·貝爾川(149支,隊史第七):貝爾川於2005-2011年效力大都會,簽下7年1.19億美元合約,期間擊出149支全壘打,2006年以41支追平隊史單季紀錄。他的.278/.372/.537打擊三圍和三座金手套(2006-2008)顯示其全面能力,但2005年的低迷(16支全壘打,OPS .744)和後期傷病影響了他的累積數據。貝爾川生涯總計435支全壘打,但多數來自其他球隊(如皇家和太空人)。有趣的是,2004年大都會曾考慮用賴特交易貝爾川,但最終選擇簽約,保留兩位明星,改變了隊史軌跡。
  • 霍華德·強森(192支,隊史第五):強森(綽號HoJo)在1985-1993年效力大都會,是隊史首位達成30支全壘打加30次盜壘的球員(1989、1991)。他1991年以38支全壘打和117分打點領跑國聯,但其生涯僅在紐約度過9年,後期轉戰其他球隊,總計228支全壘打。強森的穩定性和多功能性(能守三壘和外野)為大都會1980年代後期的競爭力增添火力,但他的全壘打總數受限於較短的效力時間。
  • 麥克·皮亞薩(220支,隊史第四):皮亞薩是名人堂捕手,1998-2005年效力大都會,擊出220支全壘打,隊史第四。他的.296打擊率、655分打點和2000年世界大賽的貢獻,使他成為大都會最具標誌性的球員之一。1999年,他以40支全壘打和124分打點創下隊史紀錄,並以9/11後的關鍵全壘打成為紐約精神象徵。然而,皮亞薩在道奇和馬林魚等隊的生涯也累積了199支全壘打,導致他在大都會的全壘打數無法挑戰隊史第一。他的捕手角色和後期膝傷也限制了出賽場次。

這些球員的共同點是,他們在大都會的效力時間受限,或因交易、自由球員轉隊,或因傷病影響,無法累積足夠全壘打挑戰隊史紀錄。相比之下,阿隆索作為「自家培養」(homegrown)球員,從2019年至今全部效力大都會,展現了難得的穩定性。

長打史的反思與未來展望

大都會的全壘打史顯示,球隊在過去60年中缺乏長期留住頂尖長打手的傳統。Strawberry、Piazza和Beltran等球星都在生涯巔峰離隊,而Wright的傷病則是另一遺憾。阿隆索的254支全壘打不僅是個人成就,也填補了球隊長打歷史的空白。然而,他的2年5400萬美元合約包含2025季後的選擇權,若他選擇進入自由球員市場,大都會可能再次面臨長打核心流失的風險。2025年,隨著胡安·索托(131支全壘打,隊史第九)和弗朗西斯科·林多(124支且持續增加)的加入,大都會的進攻火力有望提升,OPS .822排名國聯第二。但若要改變隊史全壘打紀錄偏低的現狀,球隊需在選秀、交易和球場設計上更重視長打潛力,並確保如阿隆索這樣的球星長期留隊。

總結來說,大都會的長打史是一段充滿遺憾與短暫輝煌的故事。阿隆索的紀錄是一個里程碑,但也提醒球迷,球隊需要在未來數年積極補強,才能在全聯盟的長打競爭中脫穎而出。


彼得·阿隆索(Pete Alonso)2025年合約細節

彼得·阿隆索(Pete Alonso)在2024年季後成為自由球員,經過長達三個月的談判後,於2025年2月與大都會隊續約。這份合約是阿隆索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因為他在2024年表現雖穩定(.240打擊率、34支全壘打、88分打點),但未達到外界預期的頂尖水準,導致長期合約談判破裂。最終,他與經紀人斯科特·博拉斯(Scott Boras)選擇短期合約,目的是在2025年證明價值,爭取更大的未來合約。

合約總值為2年54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7.3億元),包括1000萬美元的簽約獎金。這份合約的結構設計靈活,讓阿隆索有機會在2025季後選擇退出,重新進入自由球員市場。具體細節如下:

  • 2025年薪資:基本薪資2000萬美元,加上簽約獎金1000萬美元,總計3000萬美元。這使他成為2025年大聯盟薪資最高的一壘手,超越其他競爭者如弗拉迪米爾·格雷羅二世(Vladimir Guerrero Jr.)或馬特·奧爾森(Matt Olson)。
  • 2026年球員選擇權:2400萬美元。如果阿隆索選擇行使此權,他將繼續留在大都會隊;否則,他可於2025季後成為自由球員,預計屆時年齡31歲,仍有機會爭取7年或更長的長期合約,總值可能超過1億美元。
  • 其他條款:合約不包含全額保障(no-trade clause),但有激勵獎金條款,基於全壘打數、打點和MVP投票等表現,可能額外增加收入。據估計,這份合約的平均年值(AAV)為2700萬美元,對大都會隊的薪資稅(Cohen Tax)影響約為3000萬美元,考慮到球隊老闆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的奢侈稅負擔。
  • 談判背景:阿隆索原本希望獲得類似亞倫·賈吉(Aaron Judge)的9年3.6億美元合約,但因2024年表現下滑(OPS .788,低於生涯平均),談判轉向短期。博拉斯策略是讓阿隆索在2025年「證明自己」,尤其在大都會隊強大的打線中(包括胡安·索托和弗朗西斯科·林多),預計他能擊出40支以上全壘打,爭取更好條件。春訓期間,阿隆索表示:「這是個特殊的地方,我很高興回來,但我要專注於贏球。」截至2025年4月,他已展現強勢開局,.280打擊率、21支全壘打、77分打點,朝大都會隊史全壘打紀錄(達里爾·斯特勞伯里,252支)邁進,僅剩6支差距。

這份合約不僅保障阿隆索的短期收入,還為他未來鋪路。分析師預測,如果2025年他能維持高水準(例如40全壘打、100打點),下一份合約可能達5年1億美元以上,尤其考慮到他生涯已累積226支全壘打,是大都會隊史第三。

彼得·阿隆索名下資產與淨資產估計

截至2025年,阿隆索的淨資產估計約25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8億元),主要來自MLB薪水、品牌贊助、房地產投資和其他商業活動。這一數字較2024年的1500-2000萬美元有所增長,得益於新合約的簽約獎金和2025年的高薪。以下是詳細 breakdown:

  • MLB生涯收入:自2019年大聯盟首秀以來,阿隆索已累積超過7000萬美元薪水,包括2025年的3000萬美元。新合約將進一步推升這一數字,若行使2026年選擇權,總收入將超過9000萬美元。他是兩屆全壘打大賽冠軍(2019、2021),這些成就帶來額外獎金約500萬美元。
  • 贊助與代言:阿隆索與多家品牌合作,包括Nike、Under Armour、Gatorade和Rawlings,年度代言收入估計500-700萬美元。他還擁有自己的商品線,如「Polar Bear」系列服飾和配件,透過個人品牌Pete Alonso Foundation銷售,部分收益捐贈慈善。2025年,隨著大都會隊的曝光增加(尤其是與索托的組合),他的商業價值預計上升20%。
  • 房地產投資:阿隆索在佛羅里達州坦帕(Tampa)擁有價值約300萬美元的豪宅,這是他的主要住所,包含私人泳池和健身房。他還投資紐約市的多處物業,包括一棟位於曼哈頓的公寓,估計總值500萬美元。這些資產提供穩定租金收入,約每年20萬美元。
  • 其他資產:阿隆索擁有豪車收藏,包括一輛價值15萬美元的Lamborghini Urus和一輛Tesla Model S(價值10萬美元)。他還投資股票和基金,專注於科技和運動產業,估計價值300萬美元。此外,他透過慈善基金會(Pete Alonso Foundation)捐贈超過100萬美元,支持兒童教育和癌症研究,這雖非直接資產,但提升了他的公眾形象和潛在代言機會。
  • 淨資產成長軌跡:2023年估計1000萬美元,2024年升至2000萬美元,2025年達2500萬美元。未來若簽長期合約,淨資產可能在2030年突破5000萬美元。分析師指出,他的財富結構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MLB薪水,尤其考慮到棒球生涯的風險(如傷病)。

金享娛樂城邀你踏入MLB運彩投注|2026世界盃推薦娛樂城

金享娛樂城邀你踏入MLB運彩的終極戰場,從例行賽到世界大賽,數據分析、即時賠率、專家預測一次到位,讓你不只看球,更能鎖定勝負關鍵!不論是勝負盤、大小分、讓分盤、球員表現投注,甚至刺激加倍的串關玩法,從新手到老手都能找到專屬的獲利策略。

除了MLB,金享娛樂城更提前為2026世界盃足球賽暖身,提供足球跨賽事投注組合,讓你在棒球與足球之間靈活布局,一季賺到兩種激情。這個賽季,別再當觀眾,用你的判斷力與金享娛樂城體育投注一起,把每一球、每一場都變成勝利的契機!

延伸閱讀:關於2026世界盃…你需要知道的新消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金享首頁
線上儲值
優惠查詢
串關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