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三巨頭時代,誰才是聯盟最強「第3巨頭」?

NBA三巨頭時代,誰才是聯盟最強「第3巨頭」?

NBA三巨頭時代!NBA裡人人都能列出最頂尖的球員名單,但籃球從來不只是天賦的比拼,更是化學反應的較量。每支球隊都有自己的階層秩序,而五名先發球員之間能否各司其職、在這套階層中達到平衡,往往比個人數據更重要。

雖然上季雷霆與溜馬證明「板凳深度」能決定季後賽走多遠,而許多教練也強調「關鍵在於誰能打最後一節,而非誰先發」,但組成一套完美的五人先發仍是建隊基石。去年排名前四的先發組合中,有三支球隊——雷霆、尼克與灰狼——最終闖入分區決賽,足見這個指標的意義。

在這個系列中,我們將橫向評比各隊的先發五人組,看看哪支球隊的主力最契合。理想的陣容通常包括:一位超級巨星、一位能退居二線的副手、一位願意犧牲數據但關鍵時刻穩定輸出的第三球星、再加上功能性第四人與一名平衡整體的第五先發——清楚的1、2、3、4、5層次。那麼,你支持的球隊離這樣的理想陣容有多近?

「第三巨頭」的定義:懂得犧牲的英雄們

那麼,何謂「No.3」?去年我們的定義是——他仍是明星級球員,但會為了球隊整體利益而壓縮部分球權與數據。他通常會強化自己最具殺傷力的特長,無論是外線三分、變向切入還是瘋狗式防守。理想狀況下,他能同時兼具兩項特質;而當球隊需要他扛起更多時,他總能接住任務。

「第三球星」最大的挑戰,是在降低使用率的同時維持效率。這是一種微妙的平衡,也是一種成熟的智慧。想想2016年克里夫蘭騎士的凱文·樂福(Kevin Love)吧——他從明尼蘇達的絕對主將、在禁區8英尺內完成大多數攻擊的內線核心,搖身一變成為詹姆斯(LeBron James)與厄文(Kyrie Irving)身邊的3-and-D射手。那種轉型,正是「第三球星」的精髓。

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球隊,往往擁有名人堂級的「第三人」:羅伯特·派瑞許(Robert Parish)、詹姆斯·沃西(James Worthy)、丹尼斯·羅德曼(Dennis Rodman)——他們都懂得在隊伍階層中找到定位,並以自己的方式閃光。這種「退一步,成全團隊」的智慧,正是冠軍DNA的象徵。

再看看德雷蒙·格林(Draymond Green)。他的防守智慧、策應能力與偶爾的三分,完美填補在柯瑞(Stephen Curry)與湯普森(Klay Thompson)身旁,構築了勇士王朝。如今,他又在邁阿密與吉米·巴特勒(Jimmy Butler)並肩,延續那套「球商驅動」的體系。若問他能否在其他球隊成為一線球星?或許不確定——但重要的是,他清楚如何用自己的能力,讓球隊變得更強。

這份榜單的資料來自聯盟各隊的隨隊記者與內部人士。我們理解名單可能會隨傷病與戰術調整變動,但這是目前對各隊「最常見先發組合」的最佳推估。繼前兩期公布的「頭號球星」與「二當家」排行後,現在我們來揭曉——聯盟五位最強「第三球星」。

Chet Holmgren:雷霆王朝的第三支柱

切特·霍姆格倫(Chet Holmgren)——奧克拉荷馬雷霆
2024–25賽季數據:場均15分、8籃板、2助攻、2.2火鍋,上場27分24秒

霍姆格倫在生涯前三年僅出賽114場,菜鳥季報銷、上季又因右臀骨折缺陣50場。然而,只要他健康,他就是聯盟最具影響力的防守型中鋒之一。2025季後賽,他全勤參與並助雷霆奪下總冠軍,正式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完整打滿82場的二年級賽季中,霍姆格倫送出190次火鍋、命中129記三分,成為僅有的六位「百三分+百火鍋俱樂部」成員之一。這份名單包含了溫班亞瑪(Victor Wembanyama)、波爾辛吉斯(Kristaps Porziņģis)、賈倫·傑克森(Jaren Jackson Jr.)、特納(Myles Turner)與布魯克·羅培茲(Brook Lopez)——其中,僅羅培茲投進更多三分、僅溫班亞瑪蓋掉更多火鍋。

換句話說,霍姆格倫在球場兩端都能「創造與消除空間」。進攻端,他能外拉拉開禁區、具備持球與中距離的開發潛力;防守端,他既是禁區守護者,也是能在換防中守五個位置的萬用長人。去年季後賽,他多次單防小後衛仍不失位,展現驚人機動性。

雖然雷霆目前不需要他全面開火,但他在攻防兩端的潛能足以成為球隊的「第三支柱」。23歲的他,若能在這個角色中再上層樓,入選全明星只是時間問題。雷霆的未來——在亞歷山大(Shai Gilgeous-Alexander)與威廉斯(Jalen Williams)身旁——已經有了第三顆穩定的星。

切特·霍姆格倫(Chet Holmgren)上技士雷霆最好的內線防守者。/金享娛樂球小編
切特·霍姆格倫(Chet Holmgren)上技士雷霆最好的內線防守者。/金享娛樂球小編

Darius Garland:騎士的完美副控與節奏引擎

達里厄斯·賈蘭(Darius Garland)——克里夫蘭騎士
2024–25賽季數據:場均20.6分、2.9籃板、6.7助攻、1.2抄截,上場30分41秒

賈蘭是聯盟最優秀的控衛之一,也被視為當今最理想的「副控」。他在克里夫蘭與唐納文·米契爾(Donovan Mitchell)組成的雙後場,實現了絕佳互補。米契爾雖然更具主導球權,但他願意放手讓賈蘭組織,最終讓騎士繳出驚人的64勝。

當米契爾、賈蘭與艾文·莫布里(Evan Mobley)三人同場時,根據 Cleaning the Glass 的數據,騎士每百次有效進攻能淨勝對手10.1分——這是總冠軍等級的差距。這種「三核合體」的效率,是騎士信心的根源。

不過,季後賽再度成為痛點。賈蘭因腳趾傷勢缺席對溜馬系列前兩戰,導致球隊最終止步五場出局。再往前一年,米契爾與莫布里同樣在面對2024年冠軍塞爾提克時因傷無法出戰。這些挫折,反而讓球隊更堅信:只要三人健康,克里夫蘭具備奪冠架構。

賈蘭的存在,是米契爾的平衡錘。當對手重兵夾擊米契爾時,他能迅速轉化進攻、組織半場、投出高效率中距離。若健康,他是能讓騎士衝破天花板的第三關鍵。

Aaron Gordon:從奧蘭多孤星到丹佛完美拼圖

亞倫·戈登(Aaron Gordon)——丹佛金塊
2024–25賽季數據:場均14.7分、4.8籃板、3.2助攻、0.3火鍋,上場28分22秒

在奧蘭多魔術時期,戈登曾被誤用為球隊的「一哥」。他是當時球隊的主攻點、焦點人物,但魔術依舊長年徘徊在樂透區,戰績與天賦不成比例。直到2021年轉投丹佛,他才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成為約基奇(Nikola Jokić)與穆雷(Jamal Murray)之後的完美「第三球星」。

丹佛要的,不是他單打持球的華麗進攻,而是他最純粹的特質:爆發力、卡位意識與防守機動性。進攻端,他負責切入、接應與順下——在無球跑位與空接終結上是聯盟頂尖;外線則以43.6%的三分命中率(場均3.4次出手)拉開空間。防守端,他能從1號守到4號,甚至臨時客串中鋒,靠著體能與判斷補上陣型漏洞。

2023年奪冠之路,戈登是金塊「解鎖模式」的關鍵。他在季後賽中頻頻對位對方主將——從詹姆斯到塔圖姆——靠身體與節奏逼迫對手失誤;攻防轉換時,他的彈速與反應更像一名外線球員。若非去年季後賽腿筋傷勢影響,他幾乎也能幫助金塊再闖總決賽。

在這個球星層級爆炸的聯盟裡,戈登或許不是最耀眼的那顆星,但他是最懂「角色價值」的球員之一。他證明了「第三球星」並非退居幕後的象徵,而是維持冠軍體系穩定的樞紐——他不需要主導比賽,只需要在適當時刻讓隊友更好。這就是丹佛成為「長勝軍」的秘密。

金塊的亞倫·戈登(Aaron Gordon)再季後賽灌進關鍵灌籃。/金享娛樂城球小編
金塊的亞倫·戈登(Aaron Gordon)再季後賽灌進關鍵灌籃。/金享娛樂城球小編

Domantas Sabonis:全能中鋒的天花板與侷限

多曼塔斯·薩波尼斯(Domantas Sabonis)——沙加緬度國王
2024–25賽季數據:場均19.1分、13.9籃板、6助攻、0.4火鍋,上場34分42秒

薩波尼斯是那種「你知道他每晚能交出什麼樣數據」的球員——穩定、強壯、聰明。他平均「19+14+6」的表現,使他幾乎在每個夜晚都接近大三元。他是全聯盟最好的低位進攻者之一、三屆籃板王、傳球能力僅次於約基奇的中鋒。若以純產量衡量,他可能是最強的「第三選項」。

問題在於,他所在的沙加緬度陣容並不完美。隊中主攻拉文(Zach LaVine)與德羅贊(DeMar DeRozan)都不是防守型球員,導致薩波尼斯的防守缺陷被放大。他的優勢在於高位策應與進攻串聯,但當隊友無法在防守端支撐時,球隊整體平衡就會崩塌。

想像一下,如果薩波尼斯身旁搭配的是一位像霍姆格倫那樣能外拉又能協防的長人,國王的競爭力可能截然不同。他在進攻端的價值無庸置疑——持球手遞、手感柔順的高位拋投、以及面框突破——這些技能讓他在印第安納與沙加緬度都曾是戰術核心。但當他退居「第三主軸」時,他能以傳導與掩護幫助隊友更順暢運作。

國王與溜馬都曾嘗試圍繞他打造季後賽陣容——他能打頭陣,也能做副手,但真正適合的,或許是這樣的第三角色:既有產量又懂配合。只可惜在沙加緬度,他被迫承擔了過多責任。若他能進入一支擁有更完整防守體系的球隊,他會是那種能讓球隊瞬間提升一個層級的「第三核心」。

Desmond Bane:魔術的致命拼圖

戴斯蒙·班恩(Desmond Bane)——奧蘭多魔術
2024–25賽季數據:場均19.2分、6.1籃板、5.3助攻、1.2抄截,上場31分57秒

在孟菲斯灰熊的四年間,班恩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射手,成長為聯盟最頂級的外線火力之一。他場均能砍下20分、外線命中率穩定在四成以上,並連續兩季幫助灰熊拿下西區第二種子。與莫蘭特(Ja Morant)與賈倫·傑克森(Jaren Jackson Jr.)並肩時,他是完美的「第三槍手」——永遠知道何時出手、何時掩護、何時衝板。

正因如此,奧蘭多魔術才願意砸下重金與四枚首輪籤,把他從孟菲斯換來。魔術的雙核心班切羅(Paolo Banchero)與瓦格納(Franz Wagner)天賦驚人,但球隊長年缺乏穩定外線火力——班恩正是那道解答。

他生涯至今平均每場出手6.3次三分、命中率高達41%,而且不只是定點射手,還能以運球急停或掩護後投籃製造威脅。他的外線能迫使防守收縮,使班切羅在中距離與低位有更多操作空間。這對一支自2010年以來未進前十進攻效率的球隊來說,是革命性的升級。

當然,班恩並非沒有缺點——他的防守橫移與體能條件在對位精英側翼時容易吃虧。但魔術恰好擁有一批能掩護這項弱點的防守者:瓦格納、富爾茨(Markelle Fultz)、溫德爾·卡特(Wendell Carter Jr.)。在這樣的配置下,班恩能專注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若他能幫助魔術重返季後賽、甚至建立一套前十等級的進攻體系,他在明年的排行榜上,或許將不再只是「第五名第三球星」,而是真正的「第二核心」。

總結:第三球星,冠軍的靈魂拼圖

從霍姆格倫到賈蘭、戈登、薩波尼斯再到班恩,這些球員的共同點,不是奪目的天賦,而是願意「壓低聲量、放大團隊」。在這個球星主導的時代,他們懂得讓自己變得剛剛好——不爭風頭、不搶球權,卻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沒有他們,超級球星只是孤立無援的亮光;有了他們,球隊才真正有了「系統」。
這些「第三球星」讓NBA的冠軍爭奪不只是數據的比拼,而是一場角色之間的共鳴。

他們是戰術的潤滑油,是節奏的平衡器,更是冠軍的靈魂拼圖。

延伸閱讀:阿森納的「勝者氣場」!Dowman與Yamal的未來!

延伸閱讀:NBA|庫明加被驅逐出場!全場觀眾傻眼!

延伸閱讀:NBA|2025-26NBA總冠軍預測指南:四支高回報的潛力球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金享首頁
線上儲值
優惠查詢
串關攻略